你有沒有遇過一種人,既希望你變好,又不希望你變得太好

 



我曾經在學生時期遇到這樣的同學,當時我對自己沒有太大的信心,加上剛轉換環境,並不知道要怎麼面對龐大的課業壓力,所以當時的我租了一堆漫畫小說在宿舍看。
我那時候有個同學一直很愛黏著我,但她發現每次我在宿舍時,都會在看漫畫小說,她希望我能夠陪她出去晃晃,但我覺得出門就要花錢,加上我的零用錢都用在漫畫小說(?),自然更不想跟她出去。
她看我如此專注在讀漫畫小說,就去忙她的社團活動,但看到我時,還是會黏上來,並且跟我更新她最近的消息。
後來在一次考試當中,我的分數意外在平均值以上,她對待我的臉色開始變了….
她不是開始對我不好,而是那種好變得有點扭曲,一方面她還是會邀我一起跟她出遊吃飯,但另一方面又會聽她說道:「我真羨慕你,你平常都在看漫畫小說,也沒看你在讀書,怎麼會考得這麼好….」
這時候我有一種莫名的罪惡感湧上來,好像「我不應該這麼好」、「我的成就不應該比她好」
但我不知道怎麼面對這樣的情緒,只好慢慢疏遠她,但她顯得很失落,有好幾次想詢問我怎麼了,而我實在說不上那是什麼樣不對勁的感覺⋯⋯
在後來的學業或職涯,多少會遇到這樣散發出這樣氛圍的人,我不知道怎麼面對,只好都默默保持距離。
直到這幾年,我慢慢梳理我自己的狀態,再度回顧我當時跟那同學的相處時光…
我問我自己,最一開始擁有這樣的罪疚感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在我開始有第二性徵的時候」
那是一種很隱微的感受,你會知道你媽媽看你的表情不一樣了,那不見得是一夕之間的變化,可是會感覺到以往她真的都把自己當作是純粹的小孩。
然而,當我父親如同以往載著我上下課時,我在學校的成績維持相對穩定時…她面對我的臉色就越來越沉,我感受不到她在為我的成就開心。
有時候會挑剔我的身形,或是嫌棄我不夠禮貌,不夠給她面子…
現在仔細回想起來,還真的很少很少,甚至她會希望我可以「省事一點」,不要再追求更多,然而當我有所謂事業成就時,她就會到處炫耀或是要求我給她大量的物質回饋….
而這樣互動的方式,慢慢會讓接收到這樣的訊息「你希望我好,卻又不希望我太好」,彷彿在我散發出來的光芒理應要襯托她、服務她,而非往前走或飛得更遠。
我開始意識到,那股莫名的罪惡感並非來自於我,而是他們投射在我身上的「不安全感」。當我展現出自己的光芒時,他們感受到的是自己的黯淡,我的成功提醒了他們的不足。
於是,他們不是選擇去提升自己,而是用貶低、質疑或要求的方式,來「平衡」我們之間的差距。
曾經,我以為是我的好,讓他們受傷。直到我明白,其實他們一直都處在受傷的狀態,而我的「好」,只不過是不小心碰觸到他們的傷口。我開始練習區分「我的」和「他們的」情緒。他們對我的期待、嫉妒或不滿,是他們的功課,而不是我必須承擔的罪。
當然,若回溯他們的過往,我大概也可以理解何以他們會有這樣的表現,可能在生命歷程當中,他們也經歷過很受苦卻無法表達自己需求與渴望的時候。
我也曾經待在這樣的位置過,所以不配得感顯得很重很重,倘若遇到如此輕易獲得成就或關愛的人,就會顯得我更平凡、更黯淡….
然而,可惜的是,他們生命所遭遇的苦難並不是我所造成的,也不是我能承擔的,我只能抱持著理解與祝福的心態去看待。
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我們沒有辦法討好或拯救對方,畢竟一方面他們可能並沒有真正覺察到自己這樣矛盾的作為是如何影響到人際關係,另一方面他們生命經驗的累積可能也不斷讓他們感受到挫敗與無力感,很難看見自己還有選擇或改變的可能….
而我只能專注在自己生命裡,將精力跟時間放在能夠協助我活得更舒適與自在的關係裡,還有會真心為我的成就見證與喝采的親友夥伴。
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曾經也糾結過這樣複雜難解的人際關係,甚至有時候會內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不小心承擔了別人的不安全感,把它誤以為是自己的責任。
但真相是:你有權利發光,你的成就不需要被收斂成誰的安慰劑。
當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會發現自己不必再用「縮小自己」來換取任何人的愛或接納。因為真正健康的關係,會欣賞你的閃耀,而不是害怕它。
願我們都能慢慢學會,把別人的情緒與課題還給他們,把自己的光明留給自己。
你的光,本來就是為了照亮你未來的花路。
倘若你想更了解如何覺察這樣深刻的人際議題,歡迎參考我與學思酷合作的線上課程,早購優惠中,輸入我的專屬優惠折扣碼還可以再省300臺幣。
(圖為只會跟我撒嬌不會為我喝采的歐疼)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