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莎同學的煩惱》——一場探索自我與修復心靈的旅程
故事一開始貓咪麗莎在學校拿起美工刀大吼大叫,還割傷了自己,嚇壞了身旁的同學,學校要求麗莎必須要到諮商室晤談十次,才可能免除被退學的危機。 麗莎為此只好走進諮商室,並且與心理師角鴞一起深入探討心中的秘密。 一開始麗莎並不清楚諮商究竟是甚麼,但因角鴞的平靜與溫和的態度陪伴著她,慢慢建立了彼此之間的信任。 角鴞在中間晤談的歷程也試圖跟麗莎說明冰山理論,以及薩提爾的姿態應對,好讓麗莎能夠更理解自己跟家人的互動模式發生甚麼事。 在諮商過程的中後段,麗莎才真正說出童年的創傷經驗,透過角鴞的引導之下,麗莎能夠與內在小孩對話,並好好療癒與陪伴自己。 看到這本書很多諮商的細節與歷程讓我想到很多個案,許多人跟麗莎一樣,為了保護原生家庭也為了要活下來,而將自己的傷痕掩蓋了起來。 然而,這些傷痕並不會因此就消失了,而是會在我們相對脆弱的時候反撲向我們,讓我們的情緒起伏變得很大、洶湧,而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一回事.... 麗莎曾在書中提到自己是不是很矛盾,我們偏偏就是矛盾的個體,有時候會很想要親近某人,也有時候會很厭惡著對方,我們需要學習去接納這兩股看似不同的聲音其實都是為了我們存在的。 同時,這本書也讓我們看見校園 心理健康危機的呈現與探討。校方在面對暴力事件後的處理與心理師的介入,精確地反映了學校系統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時的動態,兼顧專業性與教育性,為讀者提供了危機處理的相關啟發。 這樣的描述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尤其對於教育工作者與家長而言,能讓他們清楚認識到心理支持的必要性。 我很喜歡在書中一開始白兔導師遇到麗莎的狀況感到很驚慌無措的樣子,那真的很貼近人性,而角鴞心理師也能夠站在理解白兔的立場,安撫白兔,並且跟白兔一起協助麗莎走向復原的道路。 《麗莎同學的煩惱》每個動物角色都相當有自己的特色,這不僅是一部關於心理諮商的寓言故事,更是一面鏡子,反映了許多人內心的掙扎與成長。麗莎的故事提醒我們,面對過去的創傷與矛盾情感是一段艱難但必須的旅程。透過心理師的引導,麗莎不僅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脆弱,還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力量。 我想對於在學校的教育工作者看到這篇小說一定更心有戚戚焉,許多導師們並不是不願意協助學生,而是有時候也會因為系統的各種壓力而被夾中中間左右為難,更別提導師們所要服務的並不是只有單一學生或單一家庭,而是班上數十個學生,自然他們背後也有數十個家長。 透過這本書我相信能夠讓更多人理解心理諮商究...